学名: | Luscinia megarhynchos Brehm |
中文名: | 新疆歌鸲 |
中文拼音: | XīnJiāngGēQú |
状态: | 接受的名称 |
备注: |
该阶元基本信息 | |
---|---|
原始属名 | |
模式产地 | |
模式保存地 | |
保护级别 | |
公约级别 | |
濒危程度 | |
资源状态 | |
是否中国特有 | 不详 |
地理区 | |
备注 |
该阶元的异名信息 |
---|
------暂无与该异名相关文献------ ------暂无与该异名相关文献------ |
该阶元的俗名信息 |
---|
------暂无与该俗名相关文献------ ------暂无与该俗名相关文献------ |
该阶元描述信息 |
---|
马敬能:2000:形态描述 体大(16.5厘米)的暖褐色歌鸲。尾棕色,下体偏白,颈侧及两胁灰皮黄色,臀棕黄色,狭窄的浅色眼圈及模糊的短眉纹偏灰色,体圆而嘴细。 虹膜-深褐;嘴-褐色;脚、腿-浅黄粉色。 描述参考文献
|
马敬能:2000:生物学描述 叫声:鸣声出色而备受赞赏--悠远清晰哨音,加以多变的弹舌音且叫速快。叫声包括刺耳的errrk,响亮悠长的hweet及生硬的chack声。 习性:性隐蔽,栖于茂密的低矮灌丛及矮树丛,通常离地面不超过2米。强于在地面跳动,两翼轻弹,尾半耸起,且往两侧弹。常在夜间由覆盖茂密处鸣唱,因此得其英文名。 描述参考文献
|
该阶元分布信息 |
---|
The Biodiversity Committe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:2011:国内分布 山东,新疆 分布参考文献
|
郑光美:2011:国内分布 新疆 分布参考文献
|
马敬能:2000:国外分布 南欧及北非经中东至土耳其、印度西北部。 分布参考文献
|
该阶元文献信息 |
---|
|
该阶元图片信息 |
---|
![]() |